“丝路繁星”微短剧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4-09-25 21:19:07

  9月23日,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重磅活动——“丝路繁星”微短剧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如约举行。大会发布了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首期评测成果,启动了“繁星计划”共建平台,为微短剧研究与评价基地揭牌。同时,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发布了《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此外,围绕“‘微短剧+’文旅赋能与海外传播”这一主题,中外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演员等展开深入对话。

  本次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陕西省广播电视局、陕西省电影局、中广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影视剧服务中心承办。

  会上,中广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联合主办“繁星指数”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首期评测成果发布,“十大文旅微短剧”和“十大文旅知名度提升榜”两大成果分别揭晓。这是该体系自今年6月推出以来,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紧密合作,推出的首期“微短剧+文旅”专项评测。

  荣膺“十大文旅微短剧”殊荣的包括《一梦枕星河》《恋恋小食光》《等你三千年》《我的归途有风》《孤单旅行团》《恋恋茶园》《那个重逢的夜晚》《你的岛屿已抵达》《飞扬的青春》《大王别慌张》。同时,《孤单旅行团》《等你三千年》《我的归途有风》《恋恋小食光》《全糖少爷》《你的岛屿已抵达》《恋恋茶园》《那个重逢的夜晚》《飞扬的青春》《落花生(第一季)》共同登上“十大文旅知名度提升案例”榜单。

  值得一提的是,《恋恋小食光》由陕西推送,该剧以“风味陕西”美食综艺为引线,串联起当下美食主播、直播带货等流量关键词,让众多网友跟着镜头完成了对陕西旅游的初体验。

  为进一步推动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在陕西省广播电视局指导下,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北京洲际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繁星计划”共建平台真正开始启动。该平台旨在汇聚全产业链的核心资源,打造微短剧的精品矩阵。随着“繁星计划”第二期的全面升级,资金支持、团队搭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强化,将为微短剧的创作与生产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大会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在国家广电总局和陕西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微短剧研究与评价基地揭牌。该基地将依托多方优势力量,构建科学、全面的评测体系,不仅针对微短剧作品本身进行客观评价,还将深入评估“微短剧+”模式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效果。通过持续推出多维度的排行榜单和评测报告,为全国微短剧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陕西省广播电视局还发布了《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陕西微短剧产业扶持资金,围绕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链条并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争取2年内推出200部以上在国内主要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的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微短剧行业领军企业。

  围绕“‘微短剧+’文旅赋能与海外传播”这一主题展开的论坛,引得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共聚一堂,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前瞻性的对话。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背景和文化学院的于赓哲教授从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微短剧在传承与表达中国故事中的独特价值,强调了西安作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在微短剧创作中的资源优势。大相文博的陈加晋先生则分享了“微短剧+文创”模式的成功案例,探索了微短剧在打造城市品牌、延伸商业经济价值方面的无限可能。

  面对微短剧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咕咕工作室的谢佳冰女士提出了内容同质化的挑战与机遇,认为精品化、差异化是微短剧未来发展的关键。网络视听呈现出表现形式多样、创作热情高涨、精品佳作剧增等现象,网络视听文艺正弯道超车,成为主流文化传播力量。国家一级演员、西安话剧院演员谭希非常认同“微短剧+文旅”的模式,可以把全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与特产,更快速的传递到观众的眼前。而刚果(布)文化传播代表英勇先生和阅文集团海外业务部总监李梦姣女士则分别从国际传播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微短剧如何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桥梁。

  中、省、市有关部门,部分省市电影主管部门,电影行业及影视企业代表,众多导演、编剧、制片人,微短剧企业代表参加。

  9月2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合办,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和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数字化的经济工委会协办的2024(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字身份体系研究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表致辞。

  未来颠覆性技术,特别是食品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重新定义饮食业,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改变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则,而我们该积极迎接这样的改变。

  这些发现或有助开发实用的室温超导体,并可理解量子气体模拟——一个结合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重要领域。

  张甘霖的学生、土壤所助理研究员杨顺华说,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

  《三体》变成全球走近中国的一份路引,更是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内容为王”仍然是基本法则。

  “三项改革”政策实施以来,慢慢的变多的高校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路演现场,迈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黄河孕育了千年文脉,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打造数据中心、讲好黄河故事,有利于全景式呈现黄河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创新黄河文化表达方式。

  月亮很近,抬头就能望见阴晴圆缺;月球很远,需要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跋涉。中国探月20年,也拉近了星辰大海与普通公众生活的距离。

  研究根据结果得出,数字化技术与氢能技术呈现显著融合趋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有助于推动其在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出。该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氢能技术当前的发展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也为推动氢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次地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从汽车钎焊铝箔的“门外汉”,到“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出相关这类的产品……郭飞跃在创新路上,不服输、敢打拼,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近日,郭飞跃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正常采访,讲述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潜心研发汽车钎焊铝箔产品的艰辛历程。

  不仅是在兰考,在“齐鲁粮仓”,稻菽飘香、鱼跃莲池、瓜果盈枝不能离开科技加持的精细气象服务。

  天线飞转、屏幕闪烁、无形空间、电波交织……陈杨受邀参加红蓝对抗演练,充当“磨刀石”。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上一篇:“群凤回巢 百鸟归林”激活发展新引擎——看推动玉商玉工回归的玉林实践 下一篇:连云港市“公铁海河”多式联运再创佳绩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