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新章 山水共舞——探秘武都文旅融合高水平发展之路
来源:城市文旅    发布时间:2025-04-23 17:09:51

  陇南文旅新地标武都万象街在经过近三年建设后,各项工作已到收尾阶段,将于4月25日迎来开街营业时刻。

  武都万象街作为武都区万象大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总用地面积约97.8亩,总建筑面积47317.02平方米,全长960多米。万象街业态规划独具特色,涵盖文化公建、主题街区、住宿配套、灯光演艺等多个角度。陇南日报记者冉创昌摄

  步入武都万象街,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与远处层峦叠嶂的青山遥相呼应,全新入驻的特色商铺融入多种业态。这条全长960米的街区,曾是城市边缘的荒滩地,如今却化身“陇南会客厅”,串联起万象洞、姚寨沟、千坝草原等景区,成为武都文旅产业高水平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武都区立足“陇上江南”的生态底色,以“文旅+”为引擎,推动城景融合、产业升级,将沉睡的山水资源转化为富民强区的“金钥匙”。2024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6.39万人次,同比增长59.68%;实现旅游花费53.11亿元,同比增长95.03%,均创历史新高。

  在武都,一条街、一座城、一幅山水画卷,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篇章。

  “蜀有九寨,陇有姚寨。”武都境内,万象洞内钟乳石奇绝,千坝草原碧波连天,姚寨沟飞瀑如练,金丝猴与大熊猫在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悠然栖居这里本应是游人如织的胜地,却曾因交通闭塞、产业薄弱,长期困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

  转机始于“大交通”格局的构建。兰渝铁路全线贯通,武九高速正式通车,武都一跃成为辐射多省的重要枢纽4小时直达西安、成都、重庆,九寨沟、官鹅沟两大5A级景区近在咫尺。

  “交通瓶颈打破,武都从三省交界的边缘地跃升为区域文旅枢纽站。”武都区万象洞景区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感慨道。

  区位蝶变叠加国家“文旅康养”战略与甘肃“四强行动”政策红利,武都瞄准“打造文旅黄金节点”的目标,按下发展快进键。

  2021年,武都区委、区政府立足资源禀赋,提出“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的文旅产业蓝图以万象大景区为核心引擎,串联地质科普、山水休闲、藏羌文化、产城融合四大片区,整合溶洞探秘、草原观光、非遗体验等多元业态,构建“朝九晚武”(早晨游九寨沟、傍晚宿武都)的全域旅游新模式。

  来自成都的游客高永明举着手机,镜头对准万象洞内光影交错的钟乳石群。“来陇南前,我们被抖音、小红书种草了这里的山水,但亲眼所见还是超乎想象!”他指着洞内一处形似飞瀑的钟乳石感叹,“这简直是地质奇观博物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震撼了!”

  作为首次踏足陇南的“打卡客”,高永明对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格外鲜活:“陇南人的淳朴热情让我们倍感亲切,从司机师傅推荐的地道餐馆,到景区志愿者的细致讲解,处处透着温暖。”谈及后续行程,他翻开手机备忘录笑道:“万象洞只是开胃菜,明天要去天池拍日出,官鹅沟的攻略早就存了十几篇图文,这一趟要把陇南宝藏景点刷个遍!”

  在姚寨沟景区入口处的万象街,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与山水相映成趣,非遗工坊飘出缕缕药香,主题民宿、文创店铺林立。目前,街区招商率达80%以上,熊猫IP馆、非遗工坊等业态蓄势待发。

  据了解,万象大景区总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涵盖地质科普、山水休闲、藏羌文化、产城融合四大片区。

  “景区建设若没有好规划,犹如无本之木。”武都区聘请顶尖设计团队,编制《万象景区重点区域旅游总体设计》,明确“四大片区、九大项目”的实施路径。

  万象街突出徽派建筑与秦陇文化融合;姚寨沟打造藏羌风情与生态康养体验;千坝草原重现游牧生活场景;橄榄新城则探索“文旅+商业”的产城融合模式。

  基于此,武都成立以区委主要领导挂帅的“万象景区建设专班”,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成立城乡振兴集团,委托北京伟光汇通等专业运营团队,量身定做街区业态;党员干部带头攻坚,两年完成200余户拆迁、700亩土地征收,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在姚寨沟,生态栈道沿溪而建,仙女湖、珍珠滩等十大打卡点融山水于趣味;在万象街,灯光秀“秦风江南”点亮夜空,陇南亿巷汇聚百余种特色小吃;万象洞内,恒温14℃的“地下艺术宫殿”让人惊叹。

  “姚寨沟景区主要景点有民族水街、四合水寨、滨水景观带等,是一个春观花、夏避暑、秋观雾、冬看雪的原生态康养旅游景区。”武都区万象洞景区服务中心副书记杨建辉介绍。

  姚寨镇民族村村民路慧芳的烤肠摊就支在街角,她一边熟练地翻动烤架,一边笑着说:“过去在城里打零工,一个月挣不到两千元。景区建起来后,我在这儿摆摊卖烤肠,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三四百元。”

  像路慧芳一样,许多周边村民依托景区找到了新营生,有的开起农家乐,有的成为景区保洁员,昔日“靠山吃山”的单一生计,正被文旅产业赋予更多可能。

  漫步武都万象街,阶州老街的茶马驼铃、蒹葭水街的桨声灯影、苏坝集市街的市井气息交织成韵。

  这条960米长的街区,既承载着历史记忆,也链接着现代生活青石板铺就的阶州老街,铜铃铛、老账本、马帮行囊等老物件陈列其间;

  蒹葭水街沿白龙江岸延展,亲水平台、星空露营区、非遗船宴依次排开,夜晚常有民谣乐队驻唱;

  苏坝集市街的萌宠市集、鲜花工坊、山货摊位,则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体验田园诗意。

  “以前总觉得武都缺个逛吃好地方,现在带孩子逛集市、看非遗表演,是周末可选择的好去处!”市民李女士道出了这条街从“旅游地标”到“生活主场”的蜕变。

  一条街能满足市民和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藏着产业融合的“共生密码”,不断的提高武都区作为城市服务型县域经济的总实力。市场化运作让“冷资源”变成“热产业”。

  “万象街的成功运营,预示着武都旅游产业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将来,到九寨沟游玩的游客白天游九寨,晚上来武都吃、住、玩,解决了以前只有景点,而没有集散、休闲娱乐中心的难题。”赵介绍道。

  在武都,“文旅+”正在赋能全产业链,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武都区充分的发挥甘川陕三省文旅环线联盟平台作用,努力与周边县区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推、一起发展,并在书香武都、文化武都“软环境”打造上狠下功夫,全区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出现质的飞跃。

  站在万象街的状元楼上远眺,白龙江蜿蜒东去,千坝草原云卷云舒。武都的山水间,涌动着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预计万象大景区正式开园运营后,将直接拉动至少5000人就业。

  武都区将继续以“文旅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让每一处资源都成为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

  如今,武都的“万象”新章刚刚起笔。这里的故事,关乎山水,更关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里的风景,既是自然馈赠,亦是奋斗者的答卷。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



上一篇:省文旅经济开展大会期间133个项目签约 下一篇:潍坊沿海云门国际放飞场正式揭牌云门酒业赋能城市文旅新表达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