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渊源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求,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伴随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社会康养需求和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加上国家层面全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美好生活”建设,田园综合体和康养成为热门研究话题。
本项目以旅游、宜居、养老、养生、温泉及生态农业主题,打造农业教育、游憩、文化、生态、养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与自然资源景观、历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园综合开发项目。
“十四五”期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被写入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对于文旅企业而言,游客的出游消费系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疫情尚有反复,部分城市受疫情影响,严格管控景区、乐园等文旅项目,旅游业发展受到制约。根据部分文旅企业披露的三季报显示,文旅企业业绩喜忧参半,但整体在向好发展。旅游市场未完全恢复,以短途游为主。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持续不断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途广阔可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旅游人次逐年稳步上升,2019年达到60.06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速达12.4%。但随着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2020—2022年国内旅游人次一下子就下降。2022年国内旅游人次为25.30亿,同比下降22.06%,较2019年下降57.9%。
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期间,文化和旅业恢复势头强劲,全国假日市场平稳有序。10月7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2023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后相连,形成了调休后的8天超长假期,加上杭州亚运会和政策效应的叠加影响,形成了有统计记录以来热度最高的假日旅游市场。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预测,2023年国内旅游人次有望恢复至45.5亿人次,并于2025年达到100亿人次,保持高速增长。
国内旅游收入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旅游收入逐年稳步上升,2019年达到5.7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8.3%。但同样受疫情影响,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为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0.14%,较2019年下降64.4%。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预测,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有望达4万亿元。根据预测的旅游人次来看,2025年国内旅游收入有望达9.54万亿元。
图表2:2010年—2025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文旅行业发展是国家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受到国家重视,陆续颁布《“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增加文化旅游服务产品供给,提升文化旅游服务产品质量。
近年来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创新、积极的旅游服务产品,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逐渐被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所取代。城市漫步、康养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等新模式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康养旅业是近年来快速地发展的新兴行业。康养旅游是指以康复、保健、养生为目的的旅游方式,注重身心健康的提升和全面的个人发展。中国康养旅业以其独特的文化渊源、自然资源和传统医学为基础,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国内外游客。
中国康养旅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温泉、山水、森林、湖泊等自然风景和中医、养生、太极、气功等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能够最终靠泡温泉、登山徒步、参与养生活动等方式,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康养旅业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时下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康养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康养旅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提升中国康养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大健康”产业正快速迈入新一轮的增长。作为把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结合的康养旅游,拥有着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发展空间巨大的蓝海市场。据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2年5月发布的《康养旅游机构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显示,2015年康养旅游的交易规模约为400亿元,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691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将近830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0%左右。
因2020年全世界疫情蔓延,人们出行受一定的影响,旅业整体运作情况不佳,旅业收入规模一下子就下降。经初步统计,2020年中国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小幅下降至813亿元,2021年因疫情逐步好转,行业恢复增长,中国康养旅游市场规模接近900亿元。2022年,中国康养旅业持续受到疫情的全面影响,市场规模下降较多,市场规模下降至730亿元左右。
图表3:2015年—2022年中国康养旅业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万亿元)
2022年末,2022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名单公布,这中间还包括广西玉林和四川巴中2家单位为2022年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等16家单位为2022年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市、区),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等34家单位为2022年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长青休博城森林康养基地等98家单位为2022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竹味缘森林康养人家等23家单位为2022年中国森林康养人家。
从目前我国申报的森林康养基地名单来看,2022年共有近100家新申报的森林康养基地,区域分布涉及24个省份。其中,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南省和贵州省均有5家森林康养基地参与申报。
国内康养旅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发展过程中应多对全世界内的先进发展模式、发展经验进行学习借鉴。总的来看,我国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包括“挖掘地域特色,创新康养旅游服务产品”、“打造周边设施,创设一流康养环境”、“发展特色医疗,创造技术水平优势”等。
我国温泉资源丰富,有2000余处。而我国很早就开始利用温泉的疗养价值,我国的温泉利用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建国后,我国温泉资源利用净利了从单一的温泉疗养为主,向温泉旅游度假,再到集旅游、休闲、康养、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温泉旅游综合体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服务业与旅游市场的发展,温泉旅游作为一种体验式旅游产品,消费也在逐年升温。目前,以温泉旅游为主的休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温泉服务是以温泉(含地热蒸气、矿物泥或冷泉)为载体,以沐浴、泡汤和健康理疗为主,提供参与、体验和感悟温泉养生文化的相关这类的产品,达到休闲、疗养及度假等目的的服务。中国温泉旅业服务类型市场结构中,服务包装排名第一,占28.4%;原材料加工排名第二,占25.3%;产品研发排名第三,占19.2%,安装施工排名第四,占13%。
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已变成全球上风行的新兴行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生产与消费、工作与休闲的有机结合。其特点是变传统农业为现代休闲农业,变农业区域为旅游区域。把现代科学和农业情趣寓于休闲旅游之中,利用农村的设备、空间,农业生产的场所、产品,农业的经营活动、生态保护、自然环境及农村人文资源,通过观赏品尝的趣味性、动手实践的有益性、科普宣传的知识性、生产产品的商品性。既让城市居民及其他游客领略到城市其他名胜风景点所欣赏不到的、大自然的、现代新颖的农业艺术,给他们采摘、游乐、休息、健康、养老等,得到新奇别致的精神和物质享受,又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其中,乡村养生养老似乎近期也受到高度关注。一些乡村休闲度假村也建起了养生基地和亲近自然的养老公寓,乡村休闲与养生养老正日渐融合着。
生态农业的发展前途大多分布在在生态文化建设上。如今,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需求。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能落后。这就要求农业发展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发展人文氛围浓厚、底蕴深厚的农业生态文化。相应的措施包括: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双向平衡,努力打造品牌等。生态农业是一种理想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只有全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绿色生产,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走上良性循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吉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与健康、医疗、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东北三省医养首选地”。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医院、学校、宾馆、疗养中心改造用于养老服务。围绕温泉、城郊结合部和景区景点,实施康养小镇、田园康养综合体、森林康养基地等医养结合项目。此外,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1年 在《关于推动旅游业攻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快推进吉林省旅游业攻坚转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围绕“冰雪”“避暑休闲”双业并举,一直在优化“双线”旅游空间布局、促进旅游多业融合、提升大众旅游水平、满足旅游消费多元需求、深化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这对推动吉林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辽源市“十四五”规划》指出,升级发展文旅业,重点发展特色文化游、乡村游、冰雪游、研学游四大产品体系,培育城市文化休闲游、东辽河生态游、红色文化研学游、“玩冰嬉雪”体验游、特色民俗文化游等5条旅游带,打造辽河源生态旅游,东丰观花海、游官山鹿园、赏农民画、品美食等热点旅游路线。另外规划还强调要加快发展康养服务业,通过养老项目建设和养老服务综合体的有效牵引,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热情参加,谋划发展“医康养板块经济”。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打造特色养老新业态,整合生态、医疗、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开辟老年护理、健康咨询等消费新领域,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生态养老品牌。本项目符合辽源市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具体落地实施中将会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辉发河上游,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全县幅员面积2522平方公里。东丰县县城距省会长春市135公里。东、南与梅河口毗邻,西、南与辽宁省清原县相接,西与东辽县、辽宁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伊通县、磐石县隔河相望。四梅铁路贯穿东丰县境内,集锡线四平至白山国家一级公路,东丰至长春省一级公路至辽宁省西丰、东丰至辽宁省草市线等多条干线)资源优势
东丰县生物资源丰富,树种多系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油松、柞、杨、柳、榆树等20余种,11种珍贵树种。东丰县有野生经济植物85科,246属,358种。其中药用类214种,工业用类21种,食用类16种,蜜源类3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短梗五加、五味子、轮叶党参、龙胆、百合、细辛、软枣、寒葱、太子参、列当、刺梅、映山红。这些经济植物主要分布在梅河流域以南,白云顶、庆岭、秫秸垛顶山系区域,包括和平、横道河、一面山、四平、大阳、影壁山6个乡镇,野生植物种类占全县90%以上。 东丰县有野生动物哺乳类17种,其中毛皮类14种,主要鸟类13种,能食用有雉鸡、班翅、山鸡、鹌鹑、水鸭等。此外,东丰县主要矿藏有6种:铁、砂金、石灰石、花岗岩、白粘土、泥炭。
建设农业教育、游憩、文化、生态、养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与自然资源景观、历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
项目选址位于辽源市东丰县南屯基镇,项目占地45.44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涉及温室生态大棚、有机肥厂、秸秆加工厂、水库、鱼塘、生态文化长廊和温泉洗浴生态度假村。二期工程涉及热带水果温室、生态大棚、跑马、狩猎场、旅游宾馆、养老会所等。
年销售收入63,000万元、利润22,000万元,投资回收10.8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投资利润率13%。表2
从市场需求看,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加上旅游度假的兴起,使得具有这两种功能的温泉旅游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本项目建设能够较好使得生态农业产业经济与大健康产业实现良好结合,创造新的旅游、观光、餐饮、休闲养老于一体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内生态农业产业、养老、旅游以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吉林省乃至全国消费者推出一个创新养老品种,市场需求前景将十分旺盛。
东丰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始建于2010年,是市县政府为越来越好的服务于企业,利用本县现有资源,优势产业,优惠政策引导外来投资者,投资建设项目的常设机构。是政府部门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充分的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经济建设所创建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