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城区建设,深入挖掘本地区独有的旅游文化资源,提质升级文旅产业项目,推出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旅游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不断为旅游业注入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特色化、大众化、品牌化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区餐饮业态丰富,宽巷子作为区重要商业街区之一,已有百余年历史,承载着首府数代人记忆深处的味道,见证着区人文社会的变迁,既连接着现代商业繁华,又贯穿着市井街巷烟火。
漫步在区宽巷子美食街内,不仅仅可以品尝到酱肉、熏鸡、烧麦、羊杂碎、油香、馓子麻叶、稀果子干儿等最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还能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汤”和百年老店里的历史记忆。
作为首府市民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区用丰富的业态和多元的经营方式诠释了夜间消费的含义。通过“IP打造”和“商业业态”结合,以“首店经济、夜色经济、停留经济”三大经济发展模式,打造文商旅高度融合的区域性消费平台,满足那群消费的人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消费需求。2023年,为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区按照“提升街景品质、业态互动体验、老街氛围营造”理念,借鉴成都“宽窄巷子”“西安永兴坊”风格,用2个月时间,投资近2100万元,涉及周边商铺296家,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一条兼具“烟火气、时尚潮、国际范”,具有青城记忆的特色饮食文化“网红街”。
区文旅局负责的人介绍,提质升级后的“宽巷子”美食街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8万人次,同比增长3倍以上。旺季日均销售额达300万元左右,同比上涨1.5倍,商户整体营业额较改造前增加60%至200%,一些老字号或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家销售情况异常火爆,日销售额整体呈现翻番趋势。
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璀璨的中山西路商圈在晚风中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演绎着生机勃发的烟火街景。中山西路商圈横贯1.8公里,多业态集中分布,是呼和浩特市不可或缺的中心商圈。
区为充分的发挥中山西路呼和浩特商业核心圈文旅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支持和引导振华购物广场、海亮广场、茂业商厦、民族商场、王府井奥特莱斯、天元奥莱活力港、宝马商城等通过设施主题化特色化改造、线上线下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业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以市场化模式在满达东巷实施转角巷二期,打造时尚消费阵地、社交娱乐集合地、网红打卡目的地,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目前,区还与48家首店潜在企业积极对接,着力打造区高品质首店和旗舰店经济模式。
区持续推进农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和提质升级,实现“回空间”“乌素图杏花谷”“内蒙古宇生乐谷丰农业产业园”“莫尼山非遗小镇”等乡村景点美丽蝶变,晋级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区以“回”空间为核心,重点实施了西乌素图艺术村建设,策划打造画板雕塑、泉水、风铃树等11个节点,点缀6处墙体彩绘,增设13处景观小品。并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占地2346平方米的乌素图创意展示中心。还以“艺术+乡土”为主题,通过院落租赁的方式,引入艺术类工作室、民宿、餐饮等多个业态,盘活闲置民宅35处,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让“闲置地”变“生财地”,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艺术创新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而在位于区段家窑村的“内蒙古宇生乐谷丰农业产业园”内种植的五彩小菊,9月迎来盛花期,成片的五彩小菊竞相绽放,形成一片色彩斑斓花的“五彩菊海”,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观赏。
在段家窑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莫尼山非遗小镇”虽然时值初冬时节,但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不少游客驻足入口处的万里茶道驿站,观赏驿站内陈列的各类文物,感受着其中蕴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最近莫尼山非遗小镇推出大型实景剧《莫尼山礼赞》,讲述呼和浩特的历史故事。
今年1月至9月,区接待游客5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据悉,区将按照呼和浩特市“一廊两轴五带”文旅产业规划布局,立足区“一区一带”,以“一横两纵三片区”为文旅发展布局,基于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重点谋划大青山前坡生态文旅、历史背景和文化轴“西河八景”、文博旅游酒文化博物馆,带动文旅行业持续“出圈”,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呼和浩特用文化表达吸引游客,将民俗、非遗融入旅游,打造文化集市、民俗餐厅、乡村创客基地等文化民宿的配套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景观、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构成了深厚的文旅资源禀赋优势。
区呈现出一幅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的美丽画卷。下一步,区将在现有文旅品牌基础上,通过做好“业态加法”,促进人气聚集,持续提升吸附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从不同角度来共同感受区的优质文化旅游风采、神秘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打通文化和旅游要素的沟通壁垒,实现资源互通、互用、互享,提升区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