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乡村的蜕变从治水开始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5-01-01 10:06:45

  景观湖、荷花池、沿河栈道……遍布安阳的各个乡村,以往的烂滩地,如今都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清水池。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安阳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坑塘治理小切口,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提升,促进干群精神面貌大焕发。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安阳市已整治纳污坑塘841个,治理率达80%,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安阳乡村的蜕变从治水开始,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走出一条“绿”与“富”谋共赢的道路。

  11月5日,在内黄县梁庄镇牡丹街村,村子的卫都渠碧波荡漾,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渠边,有一块崭新的标识牌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坑塘的编号、责任人、举报电话以及防溺水宣传标语。

  “你可能想不到,以前这里就是个垃圾坑。以前没修渠之前,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现在景色太美了,大家没事儿都愿意来渠边散散步。而且有了这个标识牌,上面清楚写着谁负责这个坑塘,有了问题我们也能及时反映。”路过卫都渠的村民刘同如指着标识牌说。

  不仅卫都渠,梁庄镇还对全镇40个村的坑塘沟渠进行排查登记,结合文化内涵、历史典故,逐一建档命名、登记造册,依次按照“镇+区+坑塘”进行数字编码,赋予它们独特的“身份证号”。

  小石潭的得名,源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李官寨村的凯旋塘,名字取自于宋代名将李继隆在此安营扎寨后大获全胜的典故,还有段村的昆水塘、梁庄村的固本塘、长均寨的伊人塘……这些坑塘各具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梁庄镇坑塘文化。

  “从坑塘的水之‘治’到经济的村镇之‘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更要注重推动乡村‘颜值’和百姓‘实力’双重提升。”梁庄镇党委书记赵卫娟说道。

  一方池塘,造就一方美景,带来一路“丰”景。梁庄镇围绕“常年有瓜果、四季有蔬菜”高效农业发展思路,实施冷棚、暖棚和温室棚果蔬多元化种植,全力发展果蔬种植,设施蔬菜面积1.6万亩,蜜桃、黄瓜、苦瓜、豆角、小米椒、茄子、番茄等种类非常之多。香妃蜜露桃、内黄黄瓜、内黄耙齿椒、梁庄苦瓜,先后被评为“豫农优品”、绿色食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逐步提升了农产品品牌价值,同时建设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和电商销售平台,常年为思念食品、胖东来商贸公司提供货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多样化发展路径。

  “这边鱼塘旁边的环境优美,设施方便安全,水质优良,我们有几个钓鱼爱好者,经常相约来这里‘切磋’技术。”地处浅山丘陵腹地的殷都区铜冶镇李家岗村,一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钓池波光粼粼,不少来自鹤壁、新乡等周边城市的垂钓爱好者正在岸边做饵、打窝、交流钓鱼心得。

  鱼塘负责人李帅锋是李家岗村村民。据李帅锋介绍:“鱼塘钓鱼高峰期平均一天能有将近30人前来钓鱼。我们的鱼塘里放有花鲢、青鱼、草鱼等个体较大的鱼,十斤往上的很多,所以吸引了很多钓手前来先‘钓’为快。”

  谁能想到,这个鱼塘曾经因为年久失修,淤泥杂草及垃圾几乎将坑塘淤平,每逢汛期,雨水溢流,造成附近农作物不同程度减产。为化解群众急难愁盼,2022年起,借助紧邻跃进渠的资源优势,铜冶镇对包括李家岗村坑塘在内的数个坑塘进行修缮提升,如今改造完毕的旧坑塘,除了充分的发挥灌溉排水作用外,摇身变成了新景点,为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开凿”出新的“财源”。

  李家岗村的废坑塘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安阳市农业农村局深入推动坑塘治理,为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开辟了新的道路。

  “下一步,我们准备将打造好的坑塘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集中竞价招租,提高价值,同时,将周边一体打造,形成垂钓、采摘、休闲娱乐的近郊游理想场所。”李家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用清介绍。

  走进汤阴县伏道镇岗阳村,一幅鸭鹅嬉闹不知闲愁,菜青花红的田园意趣生态图呈现在眼前。

  如何将坑塘、滩涂、闲置土地等“沉睡的资源”激活,回应群众关切?安阳市在推进坑塘治理的同时,积极地推进机动地试点,汤阴县先行一步。

  “我们在持续推进坑塘治理的同时,结合正在开展的机动地专项整治,在全面厘清辖区内滩涂、坑塘水面、耕地、林地等农村资产资源,澄清‘家底’的基础上,结合‘三规范两促进一提升’,实现集体资源优化提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农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加。”汤阴县伏道镇党委书记田锐勋表示。

  积极开展机动地试点,创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是安阳市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促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回应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具体举措。全面澄清家底,持续管好家底,有效盘活家底,安阳市以坑塘治理为切口,美家园,拓财源,推动集体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

  在林州市采桑镇北采桑村的“养心湖”(曾经的旧水库)旁,几只水鸭正在水中悠闲地嬉戏。“村里的人都是旧水库里的水养大的,种植庄稼、灌溉农田都需要旧水库里的水。后来,时间久了,水库慢慢变得脏乱差。”77岁的村民王如吉说。

  2022年起,北采桑村通过推进老旧水库治理、泄洪沟改造等工程,依托120余亩的水面,通过将治洪和治污相结合,对村中长达1000余米的河道开展清污清淤、加固堤防、勾缝治漏、安装栏杆、铺设人行步道等工作。

  从一水之治到一村之治。北采桑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坑塘治理为脉络,为村民带来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串联起村庄农户、万亩林果基地、冷藏冷链库、干食品精加工车间,形成集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了“春赏花、夏游园、秋收果、冬尝干(冻干)”的乡村产业带。

  当下,北采桑村又打起了“靠水吃水”的主意,养心湖畔的特色民宿“在水一方”已投入运营,年收入约6万元。同时,林果业的发展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5万元。

  一边重峦叠嶂,一边一马平川,依托得天独厚的“红、绿、蓝”(红旗渠精神红色研学文化、林虑山绿色生态及翱翔蓝天滑翔产业)禀赋资源,林州市农文旅深层次地融合示范带动,画家村石板岩镇高家台,黄李之乡桂林镇三井,刘氏庄园五龙镇中石阵等46个省、市乡村建设示范村和48个传统村落星罗棋布,串珠成链;渠畔路、任石线条乡村建设精品线宛如一曲曲流动的乐章奏响在林滤山涧,坚持全域谋划、分片发展,走活走实城乡融合、全域旅游的乡村振兴新业态。红旗渠干部学院、文昌学院等五大研学基地,“红旗渠人家”等825家品牌民宿,“中国画谷”石板岩141家写生基地,万泉湖等13个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基地),共同擎起一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4年,安阳市坑塘治理成效已初步显现,已整治坑塘841个,治理率达80%,一个个池塘树木葱茏,一池池清水波光涟漪,犹如撒落在安阳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成为美丽乡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莲鱼共养,渔光互补,休闲垂钓,康养文旅……以各美其美之意,求得绿色生态之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发展县域文旅大有可为(话说新农村) 下一篇:高水平质量的开展山东行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