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徐州市铜山区是一座看得见“诗和远方”的山水文化之城。近年来,铜山区充分的利用当地特色文旅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格外的重视文旅创新发展,形成了两园、三片、N农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旅游业有看点、有亮点、有卖点、有“爆”点。
农文旅商融合发展,让铜山乡村游进入新境界,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今年五一假期,铜山推出6条乡村休闲观光精品线路,组织并且开展重点文化旅游活动23项,各景点景区推出促消费和惠民措施18项,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
“我们大力打造城郊型旅游经济新模式,为游客提供又美又近的诗意乡村,形成了‘两园、三片区、N家农场’的旅游格局。”铜山区文体旅局局长张彩玲表示。
坐拥徐州园博园的伊庄镇,是铜山“两园”中的重要一环。当地推出“五比快乐·爱上伊庄”等七大主题活动,集合音乐、生态、露营、美食、体育等多种元素,丰富假日旅游服务产品供给。张集镇在社交平台系列推介地方美食,重点打造建材街美食一条街,让广大游客更好品尝老彭城羊肉汤、羊肉烩面、烧烤大排档、驴肉火烧等徐州老味道。棠张镇设计“棠游记”通关文牒旅游手册,围绕“采之乐”“食之味”“宿之安”“文之蕴”“学之境”,形成“棠游记”一日游打卡攻略,吸引游客打卡消费。
今年10月,铜山还举办“缤纷文旅 共享生活”徐州文旅促消费乡村游专场活动,在推介现场,发布第五期文旅惠民消费券,10家参展企业推出了优惠景区门票、特价农特产品、免费消费体验等24项优惠措施,吸引众多消费者乐游乡村,激发消费热情。园博园、方特乐园、喵喵花园、梁堂古村落、星洲果园露营基地、迦南农场等单位分别进行了推荐和展示,热情邀请广大市民到铜山逛乡村、赏秋景、品美食。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数字技术正强力助推有着深厚文化渊源和丰富旅游资源的铜山“破圈”,沉浸式智慧文旅项目在铜山不断涌现,让文化“活”起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今年夏天,坐落于铜山的徐州方特乐园独创的大型单面幻影室内主题项目《大风歌》再次火爆出圈,频频占据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单,成为游客打卡“新热点”。
传唱两千多年的《大风歌》焕新上演,充分体现了铜山文旅产业“文化和科技交融、传承和创新并举”的新面貌。《大风歌》项目运用幻影成像、虚实结合等高科技技术方法“复活”汉高祖刘邦,以汉高祖刘邦的第一视角揭开汉文化的神秘面纱,为两汉历史故事增添了“科技味”。
用数字科技为汉文化赋予时代新内涵的《大风歌》项目是徐州方特乐园8项大型室内高科技主题项目之一。徐州方特乐园坚持“智慧文旅”发展理念,充分的发挥创意院、研究院、设计院三大专业机构的作用,借助前沿数字技术,打造了多个智慧空间体验项目,包括带给观众沉浸式感受的文化旅游相关主题演出、利用AR/VR、虚实结合等技术实现高度虚拟化体验的旅游服务产品以及利用3D、4D等特效设备等,有效结合了数字科技、民间传统文化和徐州地方特色,为游客呈现出一场又一场全新的、震撼的、逼真的梦幻视听盛宴。
近年来,铜山区持续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和合理规划利用各地非遗资源,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路径,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通过全面加强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一大批具备极其重大历史背景和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全区现有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22项、区级160余项;拥有2位省级、37位市级、140余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已建成省级非遗工坊1家,市级工坊3家,区级工坊9家。
借助这些丰富资源,铜山区积极地推进非遗进景区,打造国风市集,开展非遗展示展销活动,有效提升铜山文旅影响力,增加旅游收入。
紫山脚下、拔剑泉边,汉王镇推出的非遗新市集和新青年露营主打“国潮”和“新潮”,几十位非遗传承人亮出面塑、香包、铁壶工艺等“看家本领”,几十顶帐篷星星点点散落在山野田园间,再配合着汉服巡游、丁丁腔戏曲、梆子戏等十多场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演出,既让游客“有得逛”,又让大家“玩得好”。汉王镇镇长说,他们在活动首日就接待了万余名游客,这两天的人气同样很旺。“我接待的一批留学生,他们身穿汉服参与进来,对中华文化和我们的活动赞不绝口。”
此外,铜山区还大力开展非遗宣传推广,发布非遗旅游地图,让游客在旅行中了解和体验非遗的魅力,使铜山非遗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