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大地共庆传统佳节 文旅交融勃发新生机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5-03-23 06:05:46

  东南网2月12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2025年正月十五,福建各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烈的元宵盛会。从闽南的泉州到闽北的武夷山,从滨海的莆田到山区的龙岩,全省以“非遗+文旅”为中心,推出百余场特征活动,绘就了一幅“灯光映万家乡”的风俗画卷。

  在三坊七巷历史背景和文明街区,省级非遗“福州花灯”敞开科技赋能新模式。油纸伞造型的“荔枝灯”内置NFC芯片,游客用手机轻触灯穗,即可观看林则徐“海纳百川”的AR诗词动画。在“灯谜元世界”体会区,戴上VR设备便能穿越至明代灯市,与虚拟历史人物对答福州方言谜语。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女士赞赏:“传统工艺师在灯面制造茉莉花,程序员同步录入动态光影数据,这种古今对话正是文明传承的暗码。”

  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佳节乐无边。在2025年“咱们的节日·元宵”鼓楼区主场东街活动现场,猜灯谜活动招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参加。在五彩斑斓的灯笼下,挂满了林林总总的灯谜,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历史长河,我们纷繁开动脑筋,竞相猜谜。活动现场欢声笑语,才智的火花在磕碰中开放,我们在猜谜的欢声笑语既学到了常识,又感触到了民间传统文明的魅力。

  东街大街旗汛口社区相关担任人和记者说,每年东街大街都会举行相关活动,在为市民送上节日的温暖及关心的一起,提升了居民的美好指数,丰厚居民大众的精力文明生活。

  在“东亚文明之都”泉州,国家级非遗项目“泉州踩街”摆开元宵前奏。由拍胸舞、火鼎公婆、南音方阵组成的千人巡游部队,沿着中山路一路跋涉至天后宫。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方阵尤为注目,她们的发髻上插满象牙筷般的簪子,调配大裾衫、宽脚裤,重现了宋元时期“东方榜首大港”的渔家风情。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感叹:“花簪上的素馨花香气扑鼻,似乎能闻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气味。”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非遗体会区,游客可亲手制造泉州花灯,感触“无骨刻纸”技艺的精妙。

  莆田涵江的爬刀梯风俗将元宵气氛面向高潮。高达15米的杉木梯上,108把寒光凛冽的刀刃笔直摆放,67岁的非遗传承人林金榜赤脚攀爬,每登一级便摇响法铃,抵达顶端后撒下标志吉利的“五谷米”。这项源自唐代的“登云梯”典礼,需通过49天斋戒修炼方能完结。来自法国的摄影师Jean在拍照空隙激动表明:“刀刃在阳光下折射的光斑与摇动的符纸构成绝佳画面,这种天人合一的震慑无法用言语描述。”现场更设有莆仙戏《愿灯明》专场表演,嘹亮的“傀儡腔”与刀梯典礼构成刚柔并济的文明交响。

  在闽西连城县姑田镇的“游大龙”令人耐人寻味,由138节龙身组成的巨龙连绵318米,龙鳞选用连城四堡古法宣纸剪贴,龙眼以汀州客家擂茶染制。300余名青壮年喊着号子肩扛龙身,沿千米青石板路弯曲而行,终究在姑田溪完结“神龙戏水”典礼。当地老工匠罗师傅介绍:“扎制这条龙需求20个师傅耗时半个月,龙尾的竹篾弧度有必要准确到3度,才或许正真的确保时不折断。”来自江西的研学团队担任人王先生慨叹:“孩子们接触龙身宣纸时,直接感触到了非遗的温度。”

  在“台湾同胞首要本籍地”漳州,东美村的200盏百家姓灯笼点亮夜空。每盏灯笼均选用闽南传统“劈篾”工艺,姓氏图腾融入漳州木版年画元素。台商陈先生带着儿女找到“陈氏灯笼”合影:“灯笼上的‘颍川衍派’字样与咱们宗族族谱完全一致,这种文明血脉的联合比任何言语都有力。”活动现场特别设置“闽台童谣擂台赛”,两岸小朋友用闽南语共唱《天乌乌》,幼嫩的童声跨过海峡,温暖了元宵月夜。

  在宁德霍童古镇,年青游客穿戴畲族凤凰装学习线狮操作;在三明泰宁,明代古傩面具制造体会课场场爆满……暮色下的福建,万家灯光与非遗薪火交相辉映,正书写着文旅经济高水平开展的新篇章。



上一篇:夜间文旅经济:国家新战略下的消费升级引擎 下一篇:“首发经济”成文旅发展新引擎
推荐查看